河粉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,今天就給大家介紹現(xiàn)在的河粉與傳統(tǒng)河粉的區(qū)別:
越南河粉:其成分中添加的玉米淀粉比例高,因而顏色白,韌性大。
泰式河粉:其成分中有玉米淀粉,番薯粉等多種淀粉類,韌性較強,口感與冬粉有些類似。
1、先把洗凈的大米放到磨漿機磨成米漿
2、木薯生粉和水按照1:2的比例調(diào)勻至沒有顆粒,與已經(jīng)放了鹽和油米漿混合均勻后,靜置10分鐘,用勺子或筷子攪拌均勻。不要留有疙瘩。
3、蒸。準(zhǔn)備兩個八寸平盤,在盤底均勻的涂抹一層油。大鍋中水燒開,舀1/4杯米漿入平盤,用夾子放入沸水中,邊放邊旋轉(zhuǎn)以使米皮薄厚均勻,蓋上鍋蓋,大火蒸23分鐘,盤中起大泡即可出鍋。
4、揭。蒸好的河粉放在事先準(zhǔn)備好的冷水盆里浸泡一下,或者把盤子的底部對著水龍頭沖一下,用手指在盤邊劃一圈,河粉皮很容易就揭下來。
5、摞。河粉摞放要切記每張間都要抹油。油不要太少啊。
6、切。按照自己需要的寬度切開,并稍微用手撥動開,如果要炒的話,還要抹點油,不要讓河粉沾上。
自己體會:
1、傳統(tǒng)的沙河粉制作有四個必不可少的要素,米、水、磨漿、蒸粉。米,宜選用隔造的晚秈米,這樣才能即韌性又具米香。水以山泉水為上勝。磨漿要用石磨才能達(dá)到幼滑的口感。蒸粉要用竹窩籃上漿。對此,從理論上我基本贊同。只是現(xiàn)實中,除了米以外,其余的我以為不可強求。如果家中安了凈水器的話,就用凈化過的水。沒有的話,也無所謂。我都試過,反正我覺察不出差別。至于石磨,現(xiàn)在的家庭通常沒有,所以我用粉碎機,多打幾次,過濾,再打,盡可能使米漿細(xì)滑。蒸,我們也不具備用竹藍(lán)這樣的條件,用不銹鋼盤我看也沒有什么不可以。只是米,一定要用晚秈米,最好是隔造的(放置1到2個月的),無此,必不成功。
2、米漿的柔性不夠好,如果不加淀粉或淀粉量不夠的話,缺乏柔性,烹炒的時候容易斷。至于添加的淀粉,我曾用過理想牌粟米粉、風(fēng)車牌生粉,前者太軟,后者雖然好點,但卻出現(xiàn)皮脆的問題。后來我發(fā)現(xiàn)還是木薯生粉比較好。至于比例,我試過1:1和1:2的,都太軟。1:3的,我覺得適合湯粉;1:4的,適合烹炒。朋友們可以再繼續(xù)嘗試。
3、淘米時要淘洗到水清為止,加水也需適度,蒸制時攤漿要薄,火力要猛,快速蒸透。
4、粉漿舀的多,粉就厚;粉漿舀的少,粉就薄。同樣,粉少水多的,就嫩;粉多水少的,韌些。要選擇哪一種,關(guān)鍵是你自己的口味。多試驗幾次,就有經(jīng)驗了。
5、河粉摞放過程中,切記油不要太少。切開后,如果要做烹炒之用,最好撥弄開,并再抹點油,不要讓河粉沾上。
7、做好的河粉皮,盤底也應(yīng)該是干凈的。
8、河粉切條后,煮、炒、汆、拌,各隨人意。
總結(jié)下,米皮和河粉的區(qū)別:
1、口感上看,米皮更韌些,也就是更為筋道;而河粉,則多了柔軟,口感上稍微糯一些。
2、從制作配方上看,米皮就是用米漿制作;而河粉,則添加了淀粉。
3、從制作方法上看,二者沒有太大的區(qū)別。
4、食用方法上,米皮多用拌食,也有烹炒的。而河粉,煮、炒、汆、拌都可以。
從垂下來的形態(tài)上可以看出,前者更韌,后者則多了幾分柔性,從成品邊緣上亦可看出二者的區(qū)別.
河粉,原稱沙河粉,最初的原產(chǎn)地是廣東沙河。該地主要農(nóng)作物是稻米,當(dāng)?shù)鼐用裼眠@一主糧制作出許多米類制品,河粉就是其中之一。由于人口外移,河粉這一美食同時被帶到了各地方。如,在新加坡河粉被稱為貴刁,閩南人稱其為粿條,客家人稱其為粄條等。我曾在多個地方吃到它,江南、湖南、廣西等地隨處可以河粉的身影。只是叫法不同而已。我國其他地區(qū)還把它稱為粉、切粉、粉皮,其實都是同樣?xùn)|西,做法亦是大同小異。轉(zhuǎn)載請注明出處:http://jshengri.com 鞏義市鴻睿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|